化屋基旅游区景点 乌江在哪里属于哪个省

生活热点 编辑:admin 日期:2024-01-29 02:00:21 576人浏览
问题描述 化屋基旅游区景点

推荐答案

化屋基,位于黔西县新仁民族乡,地处乌江南源和北源交汇处的三岔河畔,是乌江源百里画廊核心景区东风湖畔的一个苗族村寨,一个童话般的世界。1993年,化屋基被省文化厅命名为“苗族歌舞之乡”。2008年,化屋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09年,化屋基被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命名为“中国旅游特色村”。2011年,化屋基被全国第九届少数民族运动会组委会命名为“贵州最具魅力民族村”。


这里三面临水,后靠刀劈斧削、耸入云天的悬崖峭壁。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环境,才使得生活在这里的歪梳苗较为完整地保存了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古朴的民族风情。直至上世纪90年代初,这一苗族支系基本上还在过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几乎与外界隔绝的生活。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日常生活中穿着本民族的服饰,在服饰和发髻以及婚嫁丧葬等仪式中书写、重温着自己的历史和文化。


走进化屋基,好像是置身于一幅时光倒流了的山与水共舞、人与水和声的风景画中。寨前的东风湖,兼有三峡的雄奇、漓江的秀美,被誉为千里乌江上最美的崖壁画廊,其间的水西姑娘、八仙过海、大鹏展翅等一系列景观,恰如一轴轴精致隽永的画卷,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思绪万千。


在这山水相依、水山相恋的优美环境中,千百年来,化屋基苗族同胞倾注心力,经营着这片不曾改变的土地,直到今天,他们依然延续着祖先留下的古老传统。


化屋基苗族的女人是寨子里文化传承的主体,一生坚守着歪梳苗的传统生活方式,从小就跟随母亲学习织布、蜡染、刺绣等传统民族手工艺——这是她们人人都必须精通的生活技能,也成了她们对自己的终极价值判断和生活信念。


化屋基苗族女人服装上刺绣的内容极为丰富。服饰以线条为主,手臂处有两根彩条,象征长江黄河,表明了化屋基苗家人的发祥地。前胸后背绣花鸟图案,展示歪梳苗妇女不同的爱好与个性。一套服装,蕴含了化屋基苗族同胞对历史的记载,对故乡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神奇的山水孕育了化屋基歪梳苗,富有音乐禀赋的化屋基苗族同胞创造了与这山水相依相存的歌舞。独特的多声部民歌和转调唱法,将舞蹈和武术融为一体的“芦笙拳舞”和“打鼓拳舞”,以及精巧艳丽的蜡染刺绣服饰,无不体现着苗族文化深厚的底蕴。


苗族同胞与生俱来的歌舞和手工技艺才能,来自世代沿袭、积淀的文化及生物基因,来自于苗寨延续着的、融歌舞和手工技艺于其中的日常生活。时至今日,这里的苗族姑娘和妇女们还保持着这一传统的古老装束,忠实地固守着“歪梳苗”这一原始的称谓和习俗。

其他回答

乌江在哪里属于哪个省

乌江流域跨云、贵、渝、鄂四省市,所以乌江属于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湖北省四省市共有。

乌江是长江上游支流,长江上游右岸支流,又称黔江。乌江流域跨云、贵、渝、鄂四省市的46县市,包括贵州省毕节、六盘水,安顺、贵阳、遵义、黔南、铜仁和重庆涪陵等地州市,所以所以乌江属于贵州省、四川省、重庆市、湖北省四省市共有。

乌江发源于贵州省境威宁县香炉山花鱼洞,有南、北两源,南源三岔河长322公里,为乌江主源,北源六冲河长210公里,两源在黔西县化屋基汇合后称乌江。乌江横贯贵州中部及东北部,至洪渡向北约15公里处进入四川省境,至重庆市涪陵区汇入长江。

乌江从发源地至河口全长1050公里(贵州占848公里,重庆占188公里)。六冲河汇口以上为上游,汇口至思南为中游,思南以下为下游。

乌江的历史沿革

乌江,先秦到唐代称牂牁江(先秦时期贵州属牂牁古国),又有称内江水、涪陵水、延水等的,唐时设立黔中道,故唐宋又称黔江。

沿河古称务川(隋开皇十九年(599年),招慰蛰僚奉诏置务川县,治地在今沿河县城东岸,南宋后期才迁往都濡,务川县治沿河历519年)。唐《元和郡县志》载:内江水,一名涪陵水(乌江),在县(今沿河河东田坝)西四十步,因川为名,曰务川县。可见乌江在唐代就被称为务川。

元代首次被称为乌江。蒙古人南下,用蒙古语记下各地的名字,再音译成汉字,导致了许多谬误,如沿河北部河流思邛被记为思渠(因为当地巴蜀语有鼻音韵尾脱落的情况)。乌江也是此时得名。

分享到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