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背景怎么布置 学摄影40个专业术语大全

生活热点 编辑:admin 日期:2024-01-18 01:15:18 700人浏览
问题描述 拍照背景怎么布置

推荐答案

1. 注意背景的光线

光线是拍摄的关键性元素,无论对于哪种摄影题材而言都是如此。而在你进行风光/建筑摄影时,最重要的光源往往就是太阳。

太阳位置、高度的不同,对你的画面背景效果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晴天的白昼,顺光会让天空更蓝,细节更多而逆光会让背景更接近白色;当太阳接近地平线时,天空的色彩会变得更鲜艳,逆光/侧逆光拍摄时效果会更好。

如果你并没有特定的拍摄目标,可以根据现场光线条件进行取景;而如果你有特定的拍摄目标(如某地标建筑),可以在 Suncal 或其它类似 app 上进行查询——它能查询某地点任一时间段的太阳高度和位置,让你可以针对性地做好拍摄计划。


2. 利用/制造光差

当你的主体和背景存在光差时,可以利用曝光控制来使背景变成全黑或全白。在街头/纪实摄影中,这一技法应用得特别广泛。

最简单的方法,寻找有一束强光照入的场景(如窗边、屋顶的空隙等),让人物 “沐浴” 在阳光下(或用 “陷阱法” 等待有人进入光线范围时拍摄),以主体为基准曝光,这样背景一般会呈现为接近纯黑的状态。

同样的道理,如果背景比主体亮得多时,可以用同样的手法把背景处理成接近纯白的状态。


3. 化繁为简

很多时候,你可能找不到一个大片的、“干净” 的背景,或者出于现实状况必须在纷乱的场景中拍摄。

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聚焦放大,靠近主体,用取景框排除掉周边的干扰景物。相信我,一个场景再混乱,也不至于找不到一小块 “干净” 的地儿。

干净的墙壁,高亮的窗户,甚至是没开灯黑洞洞的房间门,都可以充当不错的背景——至少比杂乱的场景要好得多。

拍全身找不到 “干净” 的地儿,那就拍半身;拍半身还不行,那就拍大头照、脸部特写啊…… 除非你需要刻意记录场景信息(比如说 “在公园”“在卧室”)。


4. 利用线条

利用引导线把观众视线从前景引向背景,一向是个很有效的方法。

当画面中存在道路、隧道、走廊、栏杆、铁轨、扶梯等直线状延伸的物体时,不妨利用它们 “天然” 的透视效果来 “吸睛”,顺便把你的主体放在沿线上。

这样的背景不仅不 “添乱”,反而能对你的作品起到正面的辅助作用。

除此之外,利用背景中的线条还可以玩一玩 “框架式构图”——不要以为只有前景景物才能充当框架,在背景中具有高关注度的线条同样可以起到把观众视线吸引到一个区域内的效果。


5. 光圈控制

通过开大光圈虚化,你可以把任何背景变模糊,化为一团模糊的色彩。光圈越大,背景模糊的范围越大,程度越高。如果光圈不够大,可以通过增加主体到背景的距离,达到同样的效果。

如果背景中存在点光源(如透过树丛缝隙的阳光,城市夜晚的灯光等),大光圈可以让它们化为散景,创造出非常绚丽的视觉效果。

6. 纹理背景

有大量重复景物,或带有规律性图案、纹理的背景,是非常完美的背景,如各种形式的砖墙(红砖、瓷砖),各种图案的壁纸,关闭的百叶窗,树丛、草地等等。

当你 “邂逅” 这些景物时,可以考虑以它们为人像/宠物/静物背景,会有十分不错的拍摄效果。

其他回答

学摄影40个专业术语大全

学摄影40个专业术语大全

光圈

光圈是镜头内的一个孔,可以控制通过镜头的通光量,用F数值来表示光圈大小,光圈控制相机的进光量,(影响画面的亮度),光圈控制景深(背景虚化程度)。

●F后面的数值越小,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画面越亮,背景虚化越强,背景越模糊。

●F后面的数值越大,光圈越小,进光量越少,画面越暗,背景虚化越弱,越清晰。

景深

当镜头对着被摄物体时,被摄物体与其前后的景物有一段清晰的范围,这个范围我们将其称为“景深”因景深范围内的画面清晰程度不一样,所以景深又被分为深景深、浅景深。

●深景深,背景清晰;浅景深,背景模糊。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焦距越长,景深越浅;焦距越短,景深越深。

噪点

光线作为接收信号接收,在输出过程中产生的图像中粗糙的部分。这些粗糙的部分就是一些小糙点,被称为“噪点”,IS0设置的太高时,拍摄的照片会有噪点。

焦距

焦距就是单反相机镜头上的数字标识,通常用mm来表示,例如:35mm/50mm/18-200mm/50-250mm等焦距的范围(焦段)决定了相机的取景范围,不同焦距的镜头,能拍摄不同的视野范围的画面。

●焦距的数字越小,表示单反相机的焦距越短,拍摄的视角越广,取景的范围也越广阔,反之则相反。

白平衡

白平衡是相机控制色彩的一个重要的参数。我们日常用的灯颜色都不一样,不同时间光线环境也不同。相机白平衡设置是为了:①还原真实的色彩②调节画面冷暖色调。

●想要偏黄暖色调时,调高色温K值。

●想要偏蓝冷色调时,调低色温K值。

快门

快门是相机里面控制曝光时间的装置,主要的作用是控制进光量,影响照片的曝光。

●快门数值越小,快门速度越快,进光量越少,照片越暗。

●快门数值越大,快门速度越慢,进光量越多,照片越亮。

高速快门:例如:1/1000s、1/2000s等数值小;低速快门:例如:1s、1/2s、1/8s1/30s等数值大。

感光度

又称为IS0值,是衡量底片对于光的灵敏程度,感光度控制画面亮度,感光度影响照片画质。

●ISO感光度数值越高,画面越亮,画质越粗糙。

●ISO感光度数值越低,画面越暗,画质越清晰。

曝光补偿

是一种曝光控制方法,如果拍出的画面太亮或太暗,可以通过调整曝光补偿达到想要的明暗效果,相机中曝光补偿单位用EV表示。

●若环境光源偏暗,可增加曝光值(如调整为+1EV+2EV)可拍出亮度正常的照片。

●若环境光源偏亮,可减少曝光值(如调整为-1EV、-2EV)防止曝光过度,保留画面细节。

B门

B门是一种完全由摄影者所控制的快门释放方式,快门时间长短完全由摄影者按下快门门的时间长短来决定,因此也称为“手控快门”。只要按下快门按钮或用快门线按下按钮时,相机上的“B”设置就会使快门保持打开状态,一般搭配三脚架或快门键使用。

全画幅/半画幅

主要是感光元件的尺寸不同:全画幅的感光元件尺寸为36*24mm,半画幅相机的尺寸为22.7*15.5mm机身大小不同:由于感光元件的尺寸不同,一般情况下,全画幅相机要比半画幅相机更大。

照片格式

jpg被称为有损压缩格式。jpg格式是一种很常用的图像存储压缩格式,文件较小,画质较差raw被称为无损压缩格式。文件是指相机获得的图像信息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画面的细节很好的被保留下来的原始图像,文件较大,画质较好。

景深

当镜头对着被摄物体时,被摄物体与其前后的景物有一段清晰的范围,这个范围我们将其称为“景深”。因景深范围内的画面清晰程度不一样,所以景深又被分为深景深、浅景深。

●深景深,背景清晰;浅景深,背景模糊。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焦距越长,景深越浅;焦距越短,景深越深。

拍摄模式

S/TV。光圈优先模式(A/AV)。需手动控制光圈,其他参数相机会自动调整。可以拍摄大部分的摄影题材。

AV/A。快门优先模式(S/TV)。可以手动控制快门]速度,光圈由相机自动调节。ISO可手动可自动。

AUTO。自动模式(AUTO)。曝光参数由相机控制全自动化操作。

P。程序自动模式(P)。“半自动”的模式。除了光圈和快门的参数,其他都可以调节。

M。手动模式(M)。手动控制曝光参数(光圈、快门、感光度等),全手动化操作复杂。

AEL。自动曝光控制锁。依靠这个功能,对拍摄时需要正确曝光的部分如人脸进行点测光,半按快门确定曝光和对焦,按下锁定键,相机就会锁定曝光。

镜头分类

标准焦距镜头

▼特点:(50mm)左右的镜头被称为标准焦距,最接近人眼看到的视觉范围,视觉冲击不够强,所以拍景色不如广角镜头给人的震撼感。

▼适合场景:拍人像。

定焦镜头

▼特点:不可以变换焦距,恒定只有一一个焦距。例如50mmf1.8(小痰盂)就是50焦段的定焦镜头。

变焦镜头

▼特点:镜头可以转动变换焦距,例如24-105mm或者18-200mm等,具有两个数字的都是变焦镜头。

广角镜头

▼特点:通常我们把焦距在(17mm至35mm)的镜头称为广角镜头,视角大,能拍到更大面积的画面。使得画面更震撼,因此适合拍摄风景,如果拍摄近距离的画面会使对象被“放大”广角镜头还会使画面发生”透视畸变"。

▼适合场景:风景、大合照。

长焦镜头

▼特点:85mm以上基本属于偏长焦,100mm为长焦镜头,长焦镜头能够让我们拍到更远处的主体,同时由于长焦距带来的透视作更容易虚化背景。70-200mm、70-300mm100-400mm

▼适合场景:远景。

微距镜头

▼特点:微距镜头的焦段分为60mm、100mm、200mm,适合近距离拍摄的物体。

▼适合场景:细微的物体,如花卉、昆虫等。

光线

顺光。光源和被摄物体是面对面的,拍摄者是背对光源的,光线直接照射在被摄物体上的光,叫散光。

逆光。是指从被拍摄主体的后面正对镜头照射来的光线称为逆光,是一种具有艺术魅力和较强表现力的光照。

侧光。光线的照射方向与相机的拍摄方向成90°左右的角度。利用侧光拍摄,可以使被摄主体产生鲜明的明暗对比效果,使画面表现得非常有质感。

顶光。是指从被摄主体的顶部向被摄主体照射的光线,与我们的相机维持在90°左右的垂直角度。在自然界中,最常见的顶光就是正午的太阳光线通常,顶光在拍摄静物题材等需要表现被摄主体顶部细节的时候使用。

散光。阴天下雨或是在室内没有太阳光照射下拍摄,叫散光,散光比较温和,层次细腻,拍出的人物更柔和。

摄影技巧拍花草必会的技巧

1.点构图

在拍摄单独的花簇或花朵时。因为画面元素较少多簇花朵的位置是比较讲究的。取景时可以将花朵放在黄金构图点或是其他一些比较明显的构图位置,这样可以让画面整体显得更加协调给人更加自然、舒适的视觉感受。

2.局部拍摄

拍摄将花朵拍全,可以给人完整、圆满的心理暗示,但会缺乏一些变化,画面也比较常规。如果我们尽量靠近拍摄只截取花朵的局部进行拍摄,就可以表现出花朵局部的一些纹理、色彩,画面会更具冲击力。并让人联想到画面之外的一些内容和区域。

3.深色背景

在表现花朵时采用较暗的背景,有利于突出花朵或是林木的形态、纹理、质感和色彩。纯黑的背景,可以表现出非常优美的造型、渐变的色彩和表面温柔的质感。

4.虚实结合

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使用较大的光圈来拍摄花朵因为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大片花朵整体散乱的布局,会让画面显得更加干净。我们可以先寻找表现力最强的一朵花作为视觉中心,虚化其他周边的花朵,最终得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分享到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