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函谷”暗隐忧国忧民心 穹窿山作为山水风光胜地,传说中的神仙及先贤古哲、志士名人,都来游访集聚,故而旁边还有“聚灵胜境”的大字石刻,左下方还有“凤眼泉”三字。
李根源落款中提到的吴荫培、费树蔚、张仲仁等都是当时十分活跃的名人,更是他的好友。宁邦寺玩月台的一段佳话 五子在宁邦寺安心读书 章太炎与宁邦寺的关系也非同一般,晚年章太炎隐居苏州,经常携朋友、学生赴穹窿小王山拜访李根源,并多次上穹窿山游玩。这在徐澄的穹窿杂写《春在山中宰相家》中亦有记载,对章、李甚密的交往也有所反映,被李根源收于《松海》中竟然有人说西湖没什么可玩之处?这让我着实震惊。
去年春节我写了一篇文章,关于西湖的。然而不少人在评论区说“西湖——城西的一个大坑藏了一坑水,仅此而已。”这我感觉十分诧异,这类人真的是“无可救药”了。其实对于那些懂西湖的人来说,除了美景,更重要的是体会西湖美景背后的人文 历史 。而对于那些不了解西湖的人来说,也许真的只是一汪普通的湖水。
古往今来,关于西湖的传说与典故数不胜数,诗文楹联不胜枚举。不论是人文还是美景,西湖都是无可挑剔。那为什么还有人说西湖没有什么可看之处?我想,终究到底还是在于他们对西湖的不了解。因此有必要再写一篇文章跟大家好好地聊一聊,游赏西湖的正确打开方式。
在西湖周边有很多园林和其他各类宅院,而我要给大家介绍的一个园林,可是说是观赏西湖美景的最佳去处,这便是藏在西湖西隅的 郭庄 。
郭庄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汾阳别墅,它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西湖的西北方向。郭庄的面积并不大,占地仅15亩却有着精致的园林景观。采用前宅后院的布局,是一处典型的江南私家宅园,也是一处西湖的园中园。
郭庄始建于清代,最初的原主人为杭州商人宋端甫,因此最初的园子并不叫郭庄而叫宋庄。宋端甫得知在临近的高庄内,有一位园子主人在庄内饲养白鹤,于是他便在庄内圈养孔雀与之媲美。就这样高庄仙鹤,宋庄孔雀,一时间传为佳话,为世人所津津乐道。
而后的宋庄几经辗转,又流落到山西丝绸商人郭世仁的手中因此改名为郭庄。郭庄的名称便由此而来。
别看郭庄面积不大,郭庄却素有西湖古典园林之冠的美称,一方不大的园子,却有着丰富的园林景观,这里的丰富包含两层含义。除了园内的景观外,郭庄把西湖美景尽纳其中,可以说把借景艺术运用得出神入化。
?我们先说园内景观。园内主要分布四处水体,以曲廊相隔,形成不同的空间布局。最北侧的水池为近似方形的水池—— 苏池 ,水面开阔平静,再加上方形的形状,如同一面巨大的镜子一样。因此这处景点又叫做一镜天开。在古典园林中,古人常常模拟自然山水,力求将自然山川之景再现于小小的园林之中。而这方不大的方形水池正像是西湖的一个缩影。面积虽然不大,却依然有着浩然广阔之势。
方形的水池被曲廊围成一周,这一点倒让我觉得稍显单调,因为在围绕曲廊行走的同时,游人的观赏点无非就是平静的湖面。而走了一圈,都在看这滩平静的湖水,就显得些许单调。
方形水池南侧紧邻的为另一处开阔的水面,名叫 涣池 。也许是为了缓和游览苏池的单调,在两池相邻的长廊上设有一庭名为 两宜轩 ,两宜轩毗邻苏池和涣池,因此在轩内可以同时欣赏到两个池水中的景观,故名“两宜”。涣池的布局就稍显自然,水池采用自然式的布局,山石花木掩映其中,整个景观浑然一体,极富自然野趣。
而最让人称道的便是在涣池东侧的 景苏阁 。景苏阁为一个2层建筑,建筑前方有一块宽敞的平地,平地与建筑之间相隔一道围墙。白色的围墙搭配圆形的墙洞,既简约又显得圆润舒适。而透过圆圆的墙洞便能略窥前方西湖的景观。走上前穿过墙洞,便顿觉豁然开朗,此时的你正面朝向整个西湖,眼前的景观是无比的辽阔,宽广。建筑正面朝向开阔的湖景,因此在此处便是观赏西湖的绝妙之处,不论是吟诗作乐还是品尝佳肴,都是极为享受的体验。而在靠近关键平台的一侧种植,有大片的莲花。每当夏季来临,莲花纷纷开放,这样的景观甚是奇妙。
然而古人的想象总是精妙绝伦,景苏阁观景,平台,正朝东方,每天清晨在此便能观赏到绝美的日出。倘若哪一天你幸运地来到西湖看到了日出,一定会被眼前的一幕所深深的震撼,也会被古人精湛的造景艺术给深深的折服。
西湖的苏堤横跨西湖,连接南北两山,是极其巧妙的设计。苏堤两侧种植了多种花木,有垂柳,碧桃,芙蓉,紫藤等几十个品种。每当寒冬一过,早春来时。便有花木吐出嫩芽开花,争奇斗艳。这便是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然而如此美景郭庄怎能辜负?
景苏阁正对着西湖苏堤,因此如此美妙的景色,背景苏阁尽收眼底。如此,我们不得不称赞郭庄造园师精湛的造景手法。郭庄作为西湖周边的园中园可谓是把西湖的美景尽纳其中。这是园主人的小私心,更是古代造园师智慧的体现。西湖的夜景更是美的让人留恋,倘若偶遇中秋之夜,在郭庄把酒赏月,便是再美妙不过的体验了。
不游郭庄,未到西湖 。汾阳别墅可以说是游人观景揽胜的最佳之地。它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埋藏于西湖周边众多的园林之中,等待人们的 探索 。
这里是小薯的旅行流浪馆,跟我一起看世界。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不过随之而来的,却是越来越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很多在城市中奋斗的人都可以明显感受到,虽然收入水平有所增加,对物质的欲望也越来越大,便导致了生活上的压力。所以一到节假日,中国游客都喜欢到处走走,逃离喧嚣的大都市。
习惯了平日的忙碌,度假就喜欢到各种静谧安详的田野乡村,过一过悠然闲适的慢节奏生活,在中国很多小县城里,都藏着很多未被开发的古朴村寨,这些地方通常不是热门的 旅游 景点,它们还保留着村落古镇该有的原汁原味。在安徽就有那么一座古朴的村寨,没有宏村的商业化,也没有西递的喧嚣,它常常被称赞为皖南的最后一片净土。
这个地方就是阳产土楼,位于安徽黄山歙县的深渡镇,隐藏在皖南山区的连绵群山中,是一个依山而建的小村寨,这里拥有安徽最大最美的土楼群,拍照片特别好看。因为地势较高,交通不是特别方便,建造房屋的材料很难从外面运输进来,所以村民们都是就地取材,用青石板铺路架桥,用土壤和木头建造房屋,便形成了现在的土楼。
阳产土楼是一个有着悠久 历史 的古村落,这里的很多户人家都姓郑,传说在宋朝,郑姓家族从歙北迁移而来,选中了皖南大山深处的这块风水宝地,定居下来,久而久之便有了村落的规模。村子里的房屋大多以土楼为主,共有269幢土楼,其中50幢依然住着当地村民。不少游客都是听闻了这里的土楼,而纷纷过来一探究竟,给阳产村带来了 旅游 机遇,所以其中还有很多土楼是新建的。
阳产土楼位于海拔800多米的山顶上,与安徽其他古村落里的徽派建筑完全不同。村子不大,土楼群是这个村子最大的特色,一排排黄泥墙的土楼,一栋接着一栋,错落有致,土楼与土楼间,以青石板连接,不论是单看一座土楼,还是纵观整个土楼群,都有着另类的徽派建筑美感。这些土楼大都有400多年的 历史 ,到现在都保存得非常完整。
浓浓的山区民居建筑特色,成就了一幅古朴的画卷。原本藏在深山中的阳产土楼被大家发现后,就吸引了很多人纷至沓来,成为安徽一个新的景点。而且阳产土楼并没有门票,但车子不能直接开到山顶,因为进村的路陡峭又狭窄,车辆一多,就容易造成堵塞。
本来阳产土楼也是个比较贫穷的小乡村,但因为土楼的知名,吸引了游客,而给村民带来了很多实惠,以前这里的居民依靠山货一年收入四五千,现在一年就能净赚四五万元。如今阳产土楼还是一个非常小众的地方,只有非常懂安徽的人才会来玩,所以这里的氛围依然非常宁静,找一家农家乐,就可以感受特别的安徽古村。那么你来过阳产土楼吗?你觉得这样一个古村未来会成为宏村、西递那样吗?欢迎留言发表你的看法。
文章已关闭评论!
2025-09-08 04:38:03
2025-09-08 03:38:14
2025-09-08 02:37:57
2025-09-08 01:38:06
2025-09-08 00:37:52
2025-09-07 23:37:51
2025-09-07 22:37:59
2025-09-07 21:38:02